這陣子託學生的福,開始大量地閱讀日文散文。
就原文閱讀來說,比起小說,我更喜歡散文。
我想,是因為散文的字句多半較為質樸吧。
如果是小說,文字上的使用多會有大量的隱喻、象徵與譬喻等修辭,這些語法對於目前尚未可用「輕鬆」心態閱讀的「新手」而言,實在還是會有些困難。
而且小說中的字字句句每個橋段都有可能跟接下來的劇情有深刻的聯繫,是必須接續著看且不斷記憶著的。因此若是忘了其中一個片段,就必須要回去翻找、重新複習,對於「新手」而言,那就更又是另一番工夫了。
因此,目前長篇原文小說的閱讀暫不在計畫中。
但是散文就不同了。
文字使用上除了較為簡單質樸外,篇幅多半也不長,而且散文集的編纂,讓閱讀者可以隨意抽取其中一篇章進行閱讀。
畢竟每篇文章都是單獨的,所以沒有需要有依照前後且遵循邏輯地按照書籍編排順序閱讀的必要與壓力。
心情上自然也會輕鬆許多。
會選擇先來挑戰村上春樹的散文也只是偶然的。
在跟學生介紹散文時,無意間翻出自己以前大學時期,日文課老師曾經的補充講義,那篇文章就是源自村上春樹的散文。
但當時終究是當做課文來學習的,因此並沒有特別的感觸,畢竟光是分析文章中的文法以及查文章中的單字就已經足夠當時的我頭痛了。
但是現在的我,對於文法的掌控已經熟練許多,並且也可跳脫出初學者那種字字句句都必錙銖必較的「執著」,而已漸漸可用所謂的「不求甚解」來體會作者所要分享的想法及價值觀。
所以現在開始閱讀於原文散文,就真的是可以開始和作者進行「第一線」的互動了。
其實曾經想要閱讀村上春樹的小說的,嘗試過了,但是總覺得調性不和,所以只看了一本「國境之南 太陽之西」後,就停止了。
但是他的散文確實真的相當吸引我。
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書寫者想要傳達的想法,以及他對於自己身為作家的使命與責任,以及他對於生活上事物的觀察與體悟(尤其是音樂),
當讀者是直面地透過原始的文字與作者進行溝通時,那力量絕對與透過譯者的翻譯再傳達給自己後的感受要大的多。
所以很不可思議的,最近這幾週,有空的時間幾乎就是拿起這本散文集,啃著、嚼著、咽著後,成為自己血肉的一部分。
現在另外在玩的,還有試著自己翻譯。
從圖書館同時借了中文版的後,當然首先會針對一些自己不確定理解是否正確的句子進行查找,而另外就是會針對自己喜歡的句子先進行翻譯,然後再看中文版翻譯和自己的句子哪個比較好。
非常有趣。畢竟自己一直對於文字及語言的交流與交換非常地感興趣。
有時也會有「喔~我的句子不錯嘛」的時候,有時也會有「啊~可以這樣翻啊」的時候。
但是畢竟是沒有壓力的比較,所以就像是場遊戲一樣。
是屬於我自己的自得其樂。
當然,遇到美好的句子時也會摘錄起來。像是下面這段文字(取自「壁と卵」,雖然文中主要在表達與弱者共站一側的信念,但我更喜歡的是他對於面對挑戰時的態度):
(這段文字是村上春樹到耶路撒冷領取「耶路撒冷獎」時的致詞,因為當時以色列與加薩的激烈戰爭引起國際反感,眾人皆勸他不要出席,甚至揚言會抵制他的小說,但他最後覺得與其逃避,不如親自到耶路撒冷向讀者及國民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就無畏讀者甚至社會的勸退與反對聲浪中出發了)
但我感動的不是他說的「もしここに硬い大きな壁があり、そこにぶつかって割れる卵があったとしたら、私は常に卵の側に立ちます。」
(如果這裡有堅固高大的牆,有撞牆即破的蛋,我經常會戰在蛋這邊)這句話,更讓我收穫良多的,是以下這段話:
「 だからこそ私はここにいます。来ないことよりは、来ることを選んだのです。何も見ないよりは、何かを見ることを選んだのです。何も言わずにいるよりは、皆さんに話しかけることを選んだのです。 」(所以我會在這裡。我選擇來,而不是不來。我選擇自己看,而不是什麼都不看。我選擇對各位說話,而不是什麼都不說。)
我們太容易因為別人的想法而讓自己裹足不前、甚至讓自己選擇後退或放棄。雖然忠告終究有它的道理在,但是也並不代表那「困境」就不適合自己。
雖然村上春樹說,他認為這樣的想法是來自於自己的職業,但我覺得比起職業,也許先天上的個性就是如此的關係吧。
「そこに行かないほうがいい」、「そんなことはしないほうがいい」と言われると、ましてや警告なんてされようものなら、私は「そこに行きたくなる」し、「それをしたくなる」のです。これはいうなれば小説家としての私の特性です。小説家というのは特殊な人種です。小説家は、自分の眼で見たり、あるいは手で触れたりした感覚無しには、何も信じることができないのです。
(因為太多人勸我「最好不要去」。就像很多小說家那樣,我可能也有一種「彆扭」的脾氣。人家如果說「別去那裡」、「別做那個」,尤其如果被那樣警告的話,就會想去看看,想做做看,這是小說家的天性。因為小說家這種人,是無論衝著多強的逆風,除非親眼看到或親手摸到的事物,否則所法相信。 )
這句話給現在的我很大的鼓勵。
因為我現在想要做的,正是從他人眼中的「舒適圈」跳到「火圈」中。
但我就是想要「去看看」,想要去「做做看」。
所以當我閱讀到這段文字時,頓時有種獲得了一位夥伴的感動,以及多了位支持者在身邊的心安。
我想,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