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快樂生活提案」和「待在家裡也不錯」兩本書看完後,覺得自己跟作者個性可是說是相似到了極點哪!

 

「生活嚴謹」:完全能夠體會作者在書中形容自己日常生活作息的流程:「都花很長時間工作(不過工作,對我而言改成閱讀或學習會更恰當),很少逛街,幾乎不喝酒;花很多時間在電腦前,很少度假,很少離開住家這一帶,也很少改變日常作息。」

以前我總對於能夠「支配」自己的時間與作息感到得意洋洋,但是從沒想過原來這可說是種「嚴謹」,透過這本書,感覺將一個自己過去一直無法定義的生活方式給下了個註解。

 

「早晨的舉止」:「有時候,我會希望自已忘了那些決心(中略)─早晨出門時,我不想花時間幫那個走得很慢的女人扶著門,甚至還要禮貌地對其他家長(對我而言就是鄰居)打招呼。我不想深入挖掘,不想針對別人送禮的心意做出回應,或是忍受十五分鐘。」

很多時候明明知道「那樣做」會可以帶來很好的回應,但是就是寧願「這樣做」,把一切本應可以帶來的良善舉止全部都冷淡忽略。

 

「擁有」:「覺得自己太愛某些東西,愛到想毀了它,好讓自己從此擺脫這東西的依戀,不必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失去它。」

對於會讓我過度著迷或是會將全副精神不自覺投入的事物,總是會在一個稍縱即逝的念頭下,狠下心離開它。包括手機遊戲(發現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時,立刻刪除它、包括漫畫小說發現自己過度著迷時,立刻封箱放進櫃子中讓它暫時不見天日)。

因為「支配權」對我而言實在太重要,無法讓自己「受支配」。

 

「自律」:善於將時間分割成小區塊,並且為每段時間安排任務,尤其「擅長逼自己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但有時候,其實壓根不去做這些事,對我才真的比較好。為了自律而自律,太沒意思了。」

 

「不裝模作樣」:對我而言似乎還是個在改善的路上。畢竟「我可以選擇要做什麼,但無法選擇我喜歡什麼」:

「我不怎麼喜歡散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自己缺乏旅行的熱情感到愧疚。我喜歡待在家裡,懶得去太所世界,是否表示我缺乏冒險精神、對其他文化不夠好奇?」

其實「做自己」就是通往快樂的途徑,但這個決心也帶著一點哀傷─這種哀傷源自於承認自己的侷限、自己的無足輕重,以及接受自己的缺點。

如果想讓每一天都填滿自己喜愛的事物,我們就先得搞清楚哪些事物對快樂毫無益處。

這意味著,我家不會有發亮的名貴鋼琴,背景不會有爵士樂,門邊不會有吠叫的狗,衣櫃裡不會有滑雪裝,門廳小几上不會有鮮花。

 

第二集的「待在家裡也不錯」讓我更加期待第三本書了。

了解自己的快樂來源,過度強壓與施予生活中,就失去快樂了。

 

想要快樂就先從「不裝模作樣」開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myself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