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展中買了余秋雨的《新文化苦旅》,
越讀越覺澎湃,至今,仍無法安然入睡。

從黃帝一路讀下來,引句諸葛孔明所言之語:「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於此我形容的是自己對於「古籍閱讀」放逐之久...
是悵然,卻也是在剎那間,找回「遺失的根」之暢然!

畢竟留著的是華夏子孫之血,
閱讀古籍時,胸中那股欲馳騁之心靈,以及無法感受時間之流逝的快覺,
甚至可用「已不覺酣然暢快」來形容!
是我在閱讀西方文學時,從不曾感受到的痛快。

突然好想念「大家」,
蘇東坡、李白、諸葛亮、柳宗元、韓愈、柳三變、白居易、杜甫、李商隱、李清照、杜牧、元稹、蘇轍、司馬遷、孔子、孟子、馬致遠、辛棄疾等。
好多好多人。我好想念他們...
發現自己的國學常識不斷散泆在時間洪流中,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連根都忘了的我,怎麼還敢說我想要將西方經典都讀過一遍!?



迷失了好久。
一味的試圖想要找尋自我與理想,
卻被牽著鼻子走。
真正應了辛棄疾的那句話了:「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你們」始終都在那,是我忘了你們,忘了你們依舊伴在身邊,
看著中華子孫世世代代的繼續傳衍下去。

我好傻。


重新將出師表讀過一遍,每次看完每次都會眼眶泛紅。
我的情緒真的太小情小愛了。
壯麗的山川、浩蕩的氣勢、深邃無波的歷史邊界,在在傳遞的都是大地的聲音。
兵荒馬亂的年代、血流漂杵的過往、多少人在磨難中追求、又有多少人是在追求中磨難...
突然想起那句司馬遷因受宮刑感到恥辱卻依舊堅強生存所留下的那句名言:
「人故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多少人在世代交替中猶如過眼雲煙般消失在歷史中?但又有多少人因為承受那些非人所能承受之苦而流芳百世?
我駐足在這兒,試圖讓我的魂回到過往。

今天,突然有重生之感。
我留下淚來,決心在今天這樣一個美好的凌晨,和「你們」繼續交心與對談。




《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官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官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myself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